【档案】
![]()
名称:轮南2井
地理位置:
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境内
地质师:梁狄刚
钻井队:6048钻井队
开钻时间:1988年3月24日
完钻时间:1988年10月11日
井深:5221米
产量:初期日产油682立方米,日产气11万立方米,累计生产原油36.1万吨、天然气2283.5万立方米
她不是塔里木盆地首口产油井,却引来百万石油大军辗转沙海献青春;她不是盆地中最高产的井,却是她,让人们坚信荒蛮之海能燃起熊熊地火;她不是这个舞台最耀眼的明星,却是这台油气上产大戏的揭幕者,是破浪“死亡之海”的“泛舟人”。
她就是轮南2井,塔里木油田的功勋井。
灌满时间的沙漏,从上个世纪初开始慢慢流淌……
彼时,在荒凉的塔里木盆地,只闻驼铃响,不见人归来。瑞典探险家斯文·赫定沿丝绸之路试图掀开塔克拉玛干的神秘面纱,但瀚海迷宫让他九死一生。随后,他无奈地在《亚洲腹地探险记》中这样形容塔里木盆地:这不是生物所能插足的地方,而是死亡的大海。
20世纪20年代后,中外地质学家的足迹开始印在塔里木盆地,并一度掀起科考热潮。袁复礼、丁道衡、谢家荣、诺林……一位位享誉世界的地质学家慢慢勾勒出塔里木地宫形态,并通过多篇论著证实:这是一块宝地,蕴藏着丰富的油气。
1958年10月,部署在库车依奇克里克地区的探井喷出油气流,塔里木第一座油田诞生。可惜的是,在随后的30年里,石油人五上五下塔里木盆地,却只发现了一些小型油气田,并未形成实质性突破。这些小型油气田像一颗颗孤星,泛出光芒,却无法照亮夜空。
岁月如梭,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。经济巨轮不断加速前行,国民经济的增长,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大。当东部一些油田走过青春期时,接替地区亟待跟进,“稳定东部,发展西部”的战略由此而出。决策层将目光投向塔里木盆地。
可是,几十年的勘探都以失败告终,塔里木还有希望吗?
1988年,轮南1井见油,日产28吨。产量虽不大,但带来好的开始。当年,在距离轮南1井12.5公里处的构造高点上,石油人决定再打一口探井——轮南2井。
1988年3月24日零时,轮南2井开钻。进入夏季,漫漫黄沙,卷着蒸腾的热气,伴着烈日的炙烤,磨炼着石油人的意志。7个多月后,曙光乍现。
1988年11月17日,轮南2井进行三叠系油层测试。中午,钻井监督陈金良发现,连着井口的喷管里冒出带黑色油花的泥浆。一把点燃的梭梭柴被扔向橙黄色液体,顿时,烈火腾跃,映红了天空,也沸腾了井场——出油了!
就在轮南2井喷油一个月后,一份《关于加快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的报告》呈报到党中央、国务院。1989年,近两万人的石油大军汇集南天山,开始六上塔里木,去寻找几代人梦想中的大场面。
从此,序幕揭开,好戏连台。
塔里木油田以“两新两高”为方针,采取油公司管理体制,开创我国陆上石油工业走向市场经济的先河。25年中,发现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沙漠油田——塔中油田;发现我国第一个亿吨级海相砂岩油田——哈得油田;发现当时我国最大的特高压、特高产、特高丰度优质整装气田——克拉2气田;发现当时我国最大的凝析油气聚集带——牙哈—英买力油气田群;发现我国第一个亿吨级礁滩相油气田——塔中Ⅰ油气田……截至2013年年底,塔里木油田油气三级储量连续8年超4亿吨,25年共生产原油1.04亿吨、天然气1508亿立方米。
因为这些,今天,通过西气东输,“火凤凰”不仅飞向了大上海,而且让东部14个省市区86个大中型城市4亿居民的生活与塔里木紧紧联系在一起。
因为这些,今天,“气龙”环盆而行,让南疆几百万各族群众告别柴薪时代,“福气”送来更鼓的荷包、更蓝的天空。
因为这些,今天,瀚海腹地落长虹。一条沙漠公路穿越“生命禁区”,缩短的不仅是南疆老百姓跨越塔里木盆地的路程,而且是石油人和各族群众心与心之间的距离……
2013年7月10日,轮南2井因含水过高而关井停产。
今天,矗立在井场的“轮二功勋井”纪念碑,就是石油工业破浪“死亡之海”的历史坐标,是几代找油人奉献青春的岁月标签,更是塔里木油田永恒的创业勋章!(记者 高照)
【回眸】
![]() |
轮南2井于1988年3月24日开钻,同年10月11日完钻,钻探工程提前一个半月完成。图为轮南2井出油时的场面。 |
【变迁】
◆1988年3月24日,轮南2井开钻,设计井深5500米,完钻井深5221米。
◆1988年11月,轮南2井测试获日产油682立方米、日产气11万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,成为六上塔里木的发轫井,是塔里木石油勘探的第四座里程碑。
◆1989年6月15日,轮南2井成功试采,成为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第一口试验井。塔里木油田油气开发工作由此拉开序幕。
◆1991年7月,轮南油田动工兴建,并于1992年5月1日建成投产。
◆1992年8月,轮南作业区成立,是塔里木油田“两新两高”体制下的第一个作业区。
◆1993年8月17日,对轮南2井实施补孔作业,打捞1989年6月25日测试时掉井的压力计及4576米钢丝,补孔4740米至4759米,下气举管柱。
◆2000年4月1日,进行修井作业,更换油管优化气举管柱。
◆2002年6月1日,因气举阀坏,轮南2井只出气不出液,作业转电泵生产。
◆2009年6月13日,轮南2井转气举生产。
◆2012年9月26日,轮南2井实施大修。
◆2013年3月13日, 因固定凡尔处有杂物,轮南2井重新作业。
◆2013年5月,在轮南2井井区开展可调水嘴现场试验,一次性取得成功,解决了分层注水投捞时间长、投捞成功率低的难题,再次推动了分层注水技术的进步。
◆2013年7月10日,轮南2井因含水率达100%正式关井。 (牛作杰 高向东整理)
【亲历者】
![]() |
陈金良,生于1944年3月20日,四川内江人,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78年从四川川西北石油指挥部调往新疆石油管理局南疆指挥部,时任钻井监督办公室钻井副总监。1987年,轮南2井开钻时任钻井监督。 |
|
郑贤,生于1969年1月,四川泸州人,共产党员,1992年8月从四川成都输气技校毕业后,响应“稳定东部,发展西部”的号召,怀着“到边疆去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”的坚定信念,来到塔里木轮南油田采油队,在轮南2井从事原油计量工作。 |
|
杜小荣,生于1971年2月,四川泸州人,中共党员,1992年8月来到塔里木油田, 在轮南2井从事采油工作。通过不断学习,最终从一名采油工成长为采油技师。 |
|
艾米拉古力·莫明,女,1972年5月出生,维吾尔族,1990年11月至1993年5月,在轮南2井担任试采工。1993年5月至今,在塔里木塔西南分公司绿化环卫中心从事清洁工作。 |
【口述】
会战新体制绽放新魅力
人的一生会留下许多记忆。随着时光的流逝,大多数记忆会黯淡失色,可有些往事却如同深藏地下的陈年老酒,年代越久远越醇香浓郁。
轮南2井的发现,不仅仅给我留下了紧张抢修的记忆,更有对甲乙方新体制的感悟。
1988年3月28日19时,承担轮南2井钻井作业的6048钻井队,正在井眼内开双泵钻井作业。突然,2号泥浆泵空气包下面的三叉高压铸钢管刺漏,泥浆向外四处喷射。钻井队员工迫不得已,只能关停2号泵。当时,我担任钻井平台经理,一边仔细查看刺漏处一边寻思:要从泽普基地拉运新三叉管来更换,来回至少需要3天。最终,我和甲方钻井监督商议,决定采用补焊。说干就干,甲方钻井监督负责下钻,我叫来高级焊工王少华,组织修泵。甲方钻井监督在起钻过程中发现,钻铤公扣根部小于标准丝扣整整5毫米。于是,当即更换了偏小的钻铤,从源头上消除了钻具隐患。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轮南2井钻至2000米以下井段时,出现了严重的起下钻卡阻现象。甲方钻井监督与美克巴泥浆工程师每天站在钻台上指导司钻操作,把每次卡阻井段画成示意图,并试图从中找出规律。最终,通过实施加密短程起下钻的措施,解决了卡阻难题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1988年11月17日10时左右,待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就绪,井队打开套管头四通闸门,一股强大的泥浆流冲出放喷口五六米远,随后越喷越大。紧接着,泥浆混合着天然气发出呼呼的吼声,放喷成功。
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,现场顿时沸腾了。大家欢呼相拥,庆祝这一时刻的到来。
轮南2井是原南疆勘探公司在塔北隆起部署的第三口探井,也是实行甲乙方合同钻探的第三口探井。记得在1986年打库南1井时,试行甲乙方体制,甲乙方间的摩擦时有发生。我和甲方钻井监督原是一个战壕的战友,一下子变成了管理与被管理、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,于是开玩笑说:“以前的好兄弟,如今成了‘雇主’和‘用人’。”但是,经过库南1井、轮南1井和轮南2井3口井的钻井过程,以及甲乙方各司其职又协同作战的磨合,我对甲乙方新体制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质的变化。
新体制带来新变化。拿钻井队来说,几十年都是实行“四班三倒”制,只有等一口井打完了,员工才可以临时请几天假回家探望家人。推行甲乙方新体制后实行“四班两倒”,让一半的钻井人员在井上工作,另一半在后方生活基地休息。钻井队生活也实行专业化服务,配备设施齐全的封闭式野营房,被工人们称为“沙漠公寓”。过去,一台大型钻机配备人员达100多人,实行新体制后,钻井队编制变为80人。有了新技术的支撑,钻井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。
作为平台经理,我也从过去的“管家婆”中解脱出来,不再被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缠身,可以把一门心思放在钻井上。我和甲方钻井监督情分更深了,配合更默契了。我们总结出“两分两合”甲乙方工作方法,即合同上分,工作上合;职责上分,思想上合,为以后甲乙方密切合作积累了经验。
新体制孕育新希望。轮南2井的发现,更加坚定了塔里木人寻找大油气田的信心和决心。此后几年间,轮南油田从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漠上崛起,并发展成为塔里木油田油气处理集输的枢纽,也开辟了一条具有塔里木特色的发展之路。(口述 魏翊存 整理 高向东)